首页 > 专业学位 > 研究交流

专业学位扩招引起社会关注

发布时间:2010-11-18 发布部门:www.b82.com

今年以来,教育部采取扩大专业学位招生范围、实行全日制培养等一系列措施,较大幅度地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数量。最近,又发出通知,要求具有专业学位授权的各招生单位,在安排2010年硕士生招生计划时,以2009年为基数,按5%-10%减少学术型学位招生人数,调减出的部分全部用于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据权威人士透露,未来几年,专业学位招生数量还将大幅增加,国家计划到2015年,把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调整到1∶1。这是我国自1991年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对研究生教育结构作出的最大力度的调整。
此举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大学准备好了吗?”显然,人们关心的不仅仅是专业学位教育规模的扩大、招生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高校如何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为职业分化越来越细的经济社会提供大批量、多规格、符合职业要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我们准备好了吗?这确实是值得高校认真思考的问题。高校只有从以下几个方面真正下功夫,才有可能向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充分认识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培养模式以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而事实上,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经济社会的实际应用领域工作,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的仅占10%左右。研究生培养类型单一,造成了人才所学与所需、所用的不匹配,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很大浪费。在研究生教育最为发达的美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数量早已超过学术型人才。据统计,美国的硕士中,授予专业学位的比例超过55%。而在英国,近年来这一比例达到了75%左右。可见,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同等重要。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更密切地结合社会需求,从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转向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准确把握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的特点,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要将行业需求、职业导向和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切实结合起来,科学设置课程,转变教学方法,而不是停留于原有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小修小补。应广泛吸收和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不断加强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和产学研培养实践基地的建设,并努力推进专业学位教育与行业任职资格的对接,把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到实处。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科学把握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区别,建立和完善任课教师、指导教师的遴选、聘用、培训、评价和激励制度。强调应用和实务背景,鼓励专业学位教师加强与相关行业的联系。同时应重视和加强校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吸收相关行业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专家参与培养活动,逐步落实双导师制。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认真借鉴国际上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针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实际,探索互聘教师、交换学生、共建实习基地等合作途径,加强教学和管理交流。
五、建立和完善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保障体系。遵循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针对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参考职业或岗位任职资格条件,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门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和评估制度。科学评价专业学位教育质量,逐步建立内部监控、机构评估、社会评价相结合的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诚然,要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仅仅依靠高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要营造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还需要调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当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大好时机,高校要抓住机遇,踏实工作,从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出发,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的良性发展,使硕士研究生培养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为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摘自《研究生教育参考》第三十四期,2009年11月,作者:舟影)